当前位置: 主页 > 包头资讯 > 正文

包头市大气污染防治取得历史性突破

时间:2022-08-05
2021年,包头市全力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转型、治气、减煤、降尘、控车、严管”六项措施,包头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六项污染物首次实现全面达标,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列168个重点城市第一名。

压减存量、控制增量,优化布局促进转型。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新建项目严格执行2倍削减替代,出台鼓励“飞地经济”发展举措。推动11家重污染企业工段的整合搬迁。加速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实施203个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和172个战略新兴产业项目,2021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倍。

分行业对标先进,全流程补齐短板,深度治理工业企业污染。实施工业深度治理工程300余项,投资近100余亿元,电力、焦化企业实现超低排放,有色、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达到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全力推动实施一系列重大减排工程,在完成包钢全部10台焦炉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础上,又实施了包钢500平烧结、500万吨球团超低排放改造;在完成全部30万千瓦以上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基础上,又实施了神华、宝山矿业等一批小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市37台燃煤火电机组均实现了超低排放;完成了铝行业、铜行业、镁行业、水泥行业、再生铅行业等重点行业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工程;推动完成了盛泰、一机厂等一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督促经纬能化、神华等企业定期开展泄露检测与修复;排查整治516户“散乱污”企业,持续巩固、动态清零。同时,包头市不断加强技术创新,铝行业实施电解、碳素烟气治理和残极冷却等先进治理技术;铜行业建成世界首台套“全底吹连续炼铜”设备;稀土行业建成焙烧尾气制酸循环利用和稀土电解废气双收集复合治理系统;装备制造行业喷涂工段治理技术升级为“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焊接、抛丸工段实现全密闭作业。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整治散煤燃烧污染。大力开展燃煤锅炉集中整治行动,城区燃煤锅炉无论大小一律取缔,累计整治2238台5867蒸吨。实施103台燃煤窑炉清洁能源改造,取缔全部煤气发生炉,推进燃气窑炉低氮节能改造。因地制宜推动清洁取暖,成功申报国家清洁取暖试点项目,实施9万余户居民清洁取暖改造。

清洁运输、管油控车,有效降低机动车污染。加大“公转铁”改造力度,钢铁、火电等重点企业建设铁路运输专线。对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创新发展“散改集+新能源”的绿色运输模式,有效解决尾气和道路扬尘污染。采用移动监测、固定遥感监测、远程监控、上线环检和联合执法、入户抽查“六位一体”手段,全面强化高排放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日常管控。

强力治尘、精准防控,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绿化、硬化、保湿化、覆盖化和功能化措施,开展裸土扬尘集中整治。投资8000余万元增购洗扫车辆, 实施吸扫、冲洗、洗扫、洒水、保洁“五位一体”的道路机扫保洁,控制道路扬尘。实施工业企业物料堆场整治,粉状物料堆场实现全封闭。高规格推动烟花爆竹管控,全区率先立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建成覆盖城区的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和激光雷达扫描系统,提升科学精准治污水平。

完善政策、强化保障,形成污染防治攻坚合力。出台《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细化明确部门职能。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区、乡镇(街道)、园区和重点企业。建立空气质量日排名、周汇总、月通报机制,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

一系列措施的大力实施,为包头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